一、就業協議書
《就業協議書》是為了明確畢業生、用人單位、學校三方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權利和義務,經協商簽定的協議。
《就業協議書》是山東省教育部簽發《畢業生就業報到證》的重要依據,也是準備辦理檔案轉接和戶籍轉移的重要資料。
畢業生經過實習期,找到合適的單位后可與單位簽署《就業協議書》,一般學校會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日期(如每年6月底)上交。若超過這一時限,學校會把學生關系和檔案一并派回原籍。
二、畢業生就業報到證
《畢業生就業報到證》(俗稱派遣證)是學生本人到接受單位報到的憑證,只有憑此證才能順利辦理檔案轉接、戶籍轉移以及簽署勞動合同、干部身份轉正定級等手續。
三、檔案
檔案能最真實的記錄你的求學和工作經歷。檔案包括學生各個時期的學籍卡、成績單、獲獎證明、黨團關系、《畢業生就業報到證》等材料。根據規定,檔案不能由個人或單位保管,而應統一由各級人才交流機構或者勞動局批準的大型國有企業保管。
高校畢業生的檔案由學校以加密形式郵寄到《就業協議書》和《畢業生就業報到證》指定的單位和地點,由用人單位查詢是否收到。
提醒大家在檔案轉遞時要注意幾點:
1、在沒有搞清楚用人單位是否具有人事主管權之前,不要把檔案轉入這個單位,應該把檔案轉遞到這個單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去。
2、要詢問清楚用人單位的性質,如果是國家機關、國有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具有檔案保管資質,其余性質企業員工檔案存放在具有相關資質的管理機構(政府相關代理機構)。例如:政府相關代理機構中智集團。他們或他們的主管單位是有人事管理權的,可以接收檔案。其它各類非公企事業單位、各類民營機構是無人事管理權的,要通過人才交流中心來接收學生,學生的檔案要放到人才中心去。
3、檔案的轉遞有相應的流程,在離開學校之前最好清楚自己的檔案目前由誰保管及將要轉遞到何處。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A直接寄到接收企業的檔案管理部門。B寄到戶口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事局。
四、勞動合同
畢業生到用人單位報到后,可憑《畢業生就業報到證》與用人單位簽定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書面合同,也是維護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合法權益的法律保障。
現在使用的勞動合同一般是由勞動部門統一印制的格式合同,里面的必備條款有:①勞動合同期限;②工作內容;③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④勞動報酬;⑤勞動紀律;⑥勞動合同終止條件;⑦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⑧雙方還可以協商約定勞動合同補充條款。
有關勞動合同的特別說明:
1、勞動合同中約定的試用期是包括在合同期限內的,而且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也就是說,不能以試用為由拒簽勞動合同,勞動合同中有關于試用期的專門條款。
2、由于未簽訂勞動合同而導致自身利益受到損害時,也可以申請事實勞動關系。勞動部辦公廳關于"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員工要求經濟補償問題復函[(1996)181號]中指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形成事實勞動關系后,用人單位故意拖延而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同時解除與勞動者事實勞動關系,勞動者因要求經濟補償與用人單位發生爭議,如果勞動者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應予受理。也就是說,只要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在獲得賠償方面應一視同仁。
五、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是由國家通過立法,多渠道籌集資金,對勞動者在因年老、失業、生病、工傷、生育而減少勞動收入時給予的經濟補償,使他們能夠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主要包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障和生育保險等項目。社會保險具有強制性。
六、戶口遷移證
大多數高校學生的戶籍在學校所在地,一旦畢業就需要將戶籍轉出。戶口遷移證,是學生畢業時其戶口從學校所在地派出所遷出的證明,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在規定時間內學生須將《戶口遷移證》交給用人單位或者掛靠單位辦理有關轉移手續,逾期作廢。